RESEARCH CENTER FOR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端,湘、黔、桂三省交界处,侗族人口占县城总人口的78%,是我国最主要的侗族聚居地。作为中国第12大少数民族,侗族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老挝和越南东南地区。受地形、交通、生产资料等条件的限制,侗族村落形成了人居与自然环境相互限制相互利用的动态平衡,侗文化是东南亚乃至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中,湖南省拟申报坪坦河流域侗族村寨为世界遗产项目,我院作为全程技术服务机构,承担价值研究、规划编制、重点民居改造、村落保护规划等多方面工作。
通道县域内坪坦河流域侗族聚居区侗族村寨占全县侗族村寨总数的32%,区域内有“国保”芋头侗寨古建筑群、坪坦风雨桥以及湖南省保横岭鼓楼等众多经典古建筑。其中,芋头、坪坦、高步、横岭、阳烂、中步等侗寨保存现状较好,文化元素完整,充分展示了侗族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独特性,较为集中地体现出侗寨和侗族社会形态、文明形态的核心价值。
坪坦河流域各村寨现状情况较为复杂,规划从侗寨文明信仰及社会体系、木构民族建筑的独一类型、人与自然的长期互动三个方面梳理侗族村寨的突出普遍价值:
1、文明信仰及社会体系:侗族人民在相对封闭与局限的生存空间范围内,形成了以“款”为基本组织模式、以“款约”为基本组织法则、以“家庭——房族——寨——款”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单元和自治模式,并反映了侗族崇尚团结、稳定有序发展的民族文化特点。
2、建筑类型:申遗侗族村寨自十四世纪以来逐渐形成了丰富的建筑类型和独具特色的建筑群布局,其中鼓楼是中国传统木构阁楼建筑中的一种独特类型。风雨桥、萨坛、飞山宫、学馆、戏台以及侗族民居等侗寨建筑群也承载了侗族人民精神与文化生活,其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与周边环境协调共生、互为一体。景观构建模式也体现了侗族村寨“天人合一”的文化特点与高度审美,是探索自然村落文化与空间结合、场所精神塑造的突出范例。
3、与自然环境关系:申遗侗族村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实践与平衡,形成了“相互利用相互限制的人与土地的动态平衡”、“高度节地、紧凑集中的聚落空间布局模式”,以及“由单一寨扩展为中心组团聚落空间模式”。同时,侗族村寨巧妙利用“山、水、田、林”各项资源要素,形成了“稻、田、渔、鸭、林”一体的有机循环生计模式,并创造出宜人的居住生活环境和独特的村寨景观。
目前,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已进入遗产管理规划阶段。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