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同衡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返回清华同衡官网首页
  •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简介
    • 中心业务所
    • 获奖信息
  • 新闻中心

  • 项目展示

  • 出版书籍

  • 联系我们

more

学术动态Academic Trends

  • 第一财经日报丨赵燕菁 徐刚:地产存量时代,建筑...
  •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临汾市尧都区西山片区矿山生态修...
  • 第一财经日报丨赵燕菁 徐刚:地产存量时代,建筑...
  •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临汾市尧都区西山片区矿山生态修...
  • 第一财经日报丨赵燕菁 徐刚:地产存量时代,建筑...
more
我院快讯Institute Express
  • 同衡遗产中心新员工入职培训大起底

  • 福州三坊七巷“2015年度亚太遗产保...

  • 我院荣获首届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

  • 喜报|我院顾问张杰教授团队负责项目“...

1234
  • 黑龙江漠河地质公园正式取得拟授予国家地质公园资...
  • 【喜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联合国教科文...
  • 住建部—清华同衡规划院—清控人居遗产院《中国传...
  • 清控人居遗产研究院首届“城市复兴发展论坛”在成...
  • 习近平: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
推荐项目Project
  •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广州第一版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规划,于2003年启动至2014年11月...

  • 贵州安龙省级地质公园申报编制规划

    贵州安龙地质公园,属地貌景观类地质公园,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发育大量溶洞、天坑,辅以成片峰林、巨大崖壁...

  • 漠河国家地质公园申报编制规划

    漠河县位于中国的最北端,大兴安岭北坡,东与塔河县接壤、南部与内蒙古根河市和大兴安岭地区所属呼中区交界...

  • 临海传统村落调研与保护利用策略研究

    浙江省临海市在长期农耕文化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批凝结着当地历史文化记忆、反映当地文明进步的传统村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项目案例 / 正文
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014年08月28日    清华同衡历史城市保护与发展研究所

所属分类: 城镇(街区)保护规划

项目地点:云南省

设计单位: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 霍晓卫

完成时间:2013年

图片展示
项目简介

昆明是我国第一批、西南地区重要的省会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近年来,昆明受到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威胁,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侵袭。同时,随着国家与区域层面发展条件的改变,昆明作为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整体战略中的核心城市,其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急需系统规划的指导。在此背景下,本规划于2010年开始编制,经过多轮专家论证和评审,于2012年底编制完成。

本次规划的目的,一是保护与抢救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二是全面、系统、深入的梳理昆明文化遗产,结合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从更广泛的历史与空间视角出发,进行更细致深入的价值评估,构建完整的纲领性保护框架。三是结合旧城更新与城市化的紧迫现实情况,推动与指导具体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展开。相比常规名城保护规划,本规划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特色:

(一)建立完整的名城价值与特色评估体系。价值特色的挖掘提炼,是名城保护规划的核心与基础。规划通过建立完整、系统的价值评估体系,从市域、环滇池地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层次出发,对每个层次中的子项进行了细致评估,并提炼出昆明的七大价值特色。规划将现有遗存与七大价值特色进行全面的对应梳理,对与价值密切相关的物质与非物质载体,制定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和要求,形成与价值评估体系对应的遗存保护体系,以便于日常管理和规划实施。

(二)结合遗产保护发展趋势,针对昆明名城保护现状,积极完善保护规划的技术路线。规划在常规保护层次和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环滇池地区的保护层次、文化景观的保护内容,以及对昆明近代历史的研究和保护;并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扩充保护内容,提出对市域文化线路与文化景观的保护,从方法论的高度研究文化线路与名城保护之间的关系,对昆明古驿道、滇越铁路等昆明境内的文化线路进行了价值认定,遗存排查和落位,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要求。同时,加强了对昆明地方民居的记录与特色研究及保护。

(三)与现实条件紧密结合,注重规划落实。规划编制过程中,提出并推动《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编制与实施。同时,结合旧城更新等城市发展的紧迫现实,在编制进度、工作深度与近期实施计划等方面积极配合,推动与指导相关名城保护与利用具体工作的展开。以南强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规划编制过程中该街区面临整体更新的威胁。规划立足价值评估,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确定其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地位,提出保护的基本框架,指导后续《街区保护规划》、《保护与整治修建性详细规划》、《历史建筑维修设计》等工作的展开。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

顶部

微博

微信